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学习中,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知识答卷;成长中,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人生答卷…… 请以...

学习中,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知识答卷;成长中,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人生答卷……

请以“答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立意自定,体裁不限(除诗歌外)。

 

答卷 我一直认为,知识答卷跟人生答卷在许多方面是互通的,能答好知识考卷的人也就能答好人生考卷。 首先,知识答卷需要丰富的积累。这个积累主要是指知识的储备。是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缺乏知识的储备等积累,知识答卷的高楼大厦也就无法建成。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天才,凡是能将知识答卷做得完美无缺的人,都是在答卷前付出太多的努力和心血让自己知识储备等积累丰富起来的人。在人生答卷中,也需要丰富的积累,而且比单纯的知识答卷要积累更丰富的内容。比方说勤奋、守纪、诚信、谦逊等美好品格,在人生答卷中就一定要具备,否则,你的人生答卷也就没有答好的可能。 其次,知识答卷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这样,面对考卷上的一道道考题,你才能够静下心来去钻研和思考,以及调动你所有的知识储备寻找解答考题的最佳门径,并在解答考题中做到的逻辑清楚、思路分明、答案正确。在人生答卷中,也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否则,对什么都不认真、都不负责任,到头来只会让自己的人生答卷出现歉收,甚至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再次,知识答卷需要不断的反思。反思,主要是对考题为什么会答对以及答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分析的透彻,就会“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使得我们在下一次知识答卷中尽量避免出错,让我们的答卷成绩达到最高水平。在人生答卷中,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做对的事情,为什么能做对?做错的事情,为什么出了错?……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好好反思,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有所提高,真正让自己在今后的人生答卷中不出现低级性错误,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愿所有的朋友都能从知识答卷中获得答好人生考卷的道理,答出一份让自己满意和让他人敬慕的人生美卷。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能将“考卷”、“答卷”等具体化。即在下笔之前,首先要确定好作文中的“考卷”具体指的是什么事情或情形、“答卷”具体指的是什么作为或品行。比方说成绩和荣誉就是“考卷”,怎样面对就是“答卷”,等等。只有先将“考卷”、“答卷”等具体化,我们的中考作文也才能有话可说。二要能以小见大。即不管我们的作文怎样写,最后都要揭示出一个高于所记叙事件或罗列材料本身的较为深刻的哲理,否则,我们的作文就会出现主旨不鲜明和不深刻的失分硬伤。三要能有所创新。今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总体上还是容易把握的,但要写出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的高分作文却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将我们的作文写得有所创新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创新没有可循的模式,只要有利于你作文的表情达意,你尽可以从体式、立意、构思等多个方面尝试创新。 审题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狭隘化“成长”。要明确“导语”中的“成长”不仅仅只是指人身高的增加、年龄的增长,更主要的是指人心灵的成熟、品格的塑造。二是狭隘化“人生答卷”。不要误认为只有困难挫折等让人身心受累的事情才是“人生考卷”,殊不知,“糖衣”也可能成为“炮弹”,许多时候,人不能正确面对成绩荣誉等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时也会栽跟头。三是狭隘化“文体”。“文体”的范围绝对不止于我们平常多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三大样式,所以,在“文体自选”的前提下,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我们表情达意的最佳体式,以避免作文落入俗套。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向墅平的《母亲的汤圆》一文,完成题。

①母亲会做一手好汤圆。我是吃着母亲做的汤圆长大的。

②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平时里,我们一家只能吃极素朴的饮食。作为孩子的我和兄弟,便盼望着过新年。因为只有过年那几天,我们才可吃上几顿相对丰富的饭菜,尤其是吃上母亲亲手做的特别解馋的汤圆。

③每逢年关将至,母亲便会拿一些糯米加适量大米,盛在盆里用水泡着。泡上约三两天,母亲再将它们端到家里那口石磨旁,由父亲推磨,她用一把长勺子,一点一点舀出盆里已泡得软熟的湿米,往磨眼里放。随着石磨的一圈圈转动,白花花稀溜溜的米粉,便会从上下磨盘的磨齿结合处,源源不断地溢出来;而后顺着磨槽的出口端,流到下边搁着的布帕上面。布帕下边是一只盛着草木灰的竹筐——草木灰可以慢慢吸收米粉里的水分。当米粉变得将干未干时,母亲就可以动手做汤圆了。

④母亲先将烤熟的芝麻或者花生米,配以白糖或红糖,做成馅料,装在碗里。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用手把粘而软的米粉,搓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若干坨;然后拿一坨置于掌上,轻轻拍成饼状;再用小勺从碗里舀一些馅料;接着,像变戏法一般,双掌揉啊揉啊,很快便揉成一只浑圆饱满的汤圆。母亲手上巧而麻利,片刻功夫,便会揉出可供一家子吃上一顿的汤圆。

⑤当一灶膛熊熊的柴火,让一锅水开始沸腾起来时,母亲将揉好的汤圆,一只一只轻轻放入水里。汤圆先是沉入锅底,母亲为防止汤圆粘连在锅底,便用一把长柄的汤勺,小心地搅动汤圆。汤圆都下锅后,火势稍稍减弱,慢慢煮上一阵,一只只汤圆便渐渐浮上水面;继续煮上一会,便可以出锅了。

⑥母亲给我们全家每人,舀上满满一碗煮熟的汤圆。我常常是筷子未动,馋水先流。夹上一只热腾腾的汤圆,放嘴里那么一咬,哇,粘而滑的汤圆破口处,一股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馅料,顿时喷薄而出,心里那个爽啊!那满嘴的甜滋滋的味儿,竟将日子里的那些苦涩,荡涤得了无影踪。母亲一边吃着汤圆,一边脸上漾着如汤圆一般饱满的笑容,嘴里还喃喃念叨着:日子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

⑦流年似水。我和兄弟俩吃着母亲做的汤圆,一年年长大,并渐渐成人。我们一家子的日子,也果真一年比一年好。只是平日里,我们一家子再很难聚在一块。我在外工作,将小家安在了城里。兄弟也离开父母,在我居住的同一座城里打工。虽然我们也能常常在小吃摊上吃到人家做的汤圆,或者将从商场买回的速冻汤圆下锅煮熟作为早餐,但那些汤圆总不及母亲做的汤圆吃起来更让人回味!而每逢春节,我都会携妻带子,约上兄弟,一起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母亲也总会很高兴地在初一早上,为我们做出一顿丰美的汤圆大餐。

⑧那一年,我和兄弟因一点经济纠纷,而伤了和气。虽然我们同处一座城市,相距咫尺,却较长时间彼此不相往来,心里都一直互相怨恨。

⑨终于临近岁末。我和兄弟又一起回到父母身边过年。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子凑在客厅沙发上看春晚。我和兄弟各怀心思,脸上都郁闷着,彼此相背而坐,互不理睬。母亲则用深沉而慈爱的眼神盯住我们,半晌不言语。后来临起身离座去睡觉时,母亲才切切地说了句:孩子们,明早再好好吃一碗娘给你们做的汤圆!

⑩翌日一早,母亲便一如既往,亲自下厨,为我们全家再次操办了一场汤圆的盛会。母亲特地让我们兄弟俩坐到一块;然后,从她的碗里,用筷子分别夹了一只浑圆晶莹的汤圆,递到我俩面前,满含期待地说:给,接住娘的汤圆,吃到肚子里,啥纠结都会没啦!在母亲的殷殷目光里,我和兄弟都赶紧伸出筷子,接过母亲的汤圆;而后,张口衔住;咀嚼,回味——终于,我俩相视而笑!母亲脸上又绽开了如汤圆一般圆和饱满的笑容,口里又禁不住喃喃自语:和好了就好,和好了就好……

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而她依然坚持在每个春节,亲手为我们一家,做她最拿手的汤圆。

那圆圆的甜甜的而又晶莹滋润的汤圆呵,其实就是母亲的一颗心;这颗心里,最贴切最朴素地诠释着我们日子里的那些美好:幸福,团圆,和和美美……

(选自“散文在线”,2013年4月)

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充短语,理清本文的思路。

磨米粉→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简要说说第段加横线词“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表达效果。

(2)文章第段划线句子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以 “母亲的汤圆”为题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本文结尾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母亲请联系内容简要分析这两段文字中作者情感上的共同点和写法上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徐小奕的《珍惜现在》一文,完成题。

①有人过于沉湎过去,躺在以往的成绩上沾沽自喜;有人过于痴迷未来,躺在飘渺的幻想中好高骛远。我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②人生如同一盘棋,已落的子是无法再提起的,妙子也好,臭子也罢,都已“定格”,何必大喜过望,懊悔莫及?人生如同一盘棋,未来的结局扑朔迷离,孰能预料,何必去苦苦猜测胜负?人生如同一盘棋,                                       

③当然,珍惜现在,并不是说要否定过去,回避未来。过去是现在的基础,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现在拥有的,正是过去长期奋斗的结果。现在的成功,还是依托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的。没有未来,也不会有现在。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目标,甚至没有了想象,现在的生活又有何意义?如果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牛顿怎么会从苹果从树上掉下的现象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怎么会从沸腾的水冲击茶壶盖子的现象中,发明了蒸汽机?

④珍惜现在,就是要珍惜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白天和每一个黑夜,就是要经常想想“我”做了什么,而不是只考虑“我”得到了什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有适应内心的必然。”得到与失去有时是成正比的,当你千辛万苦地追求到了一样东西后,回头看看,却发现一路上又失去了很多东西。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而失去现有的很多东西,这值得吗?还是现实些,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自己的目标。或许,你未必会创造出奇迹来,未必会得到令你垂青的东西,但至少你还拥有原来的东西,还可以从头再来。

⑤人生如同一盘棋,只有胸怀大局,走好每一步,才会有收获。最令人揪心的是,一子下错,满盘皆输的场面。因此,珍惜现在,是把握人生的关键。

(选自《学生之友·初中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

2.联系上下文,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3.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刘萧《唱歌不着调其实是种病》一文,完成题。

①人们通常把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唱歌找不着调的人称为音盲。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有些人缺乏把握音调的能力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音乐训练,这些人只要经过训练即可逐渐恢复音乐能力;而有些人可能患有“失歌症”,正是这种病症夺去了他们的音乐本能。

②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症的论文才正式发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伊莎贝拉·珀利兹。珀利兹说,多数人都能轻易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但对失歌症的患者来说,即使两个音相差一个八度,他们仍然察觉不出变化。此后,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又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病例。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

③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发现,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知方面有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听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另外,在有的失歌症患者听来,音乐会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据统计,大约有4%的人患有失歌症,而且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究竟是什么导致失歌症?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这个部分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症状。正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知,而对听力、智力等没有影响。如果珀利兹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⑤有些研究人员不同意此观点。他们发现,失歌症不单纯是音乐上的不足,还与语言或空间处理等能力有联系。例如,有些失歌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当别人通过改变语调来表达情绪时,他们辨别不出对方传达的生气、恐惧或讽刺等情绪,难以领会对方的“弦外之音”。因此,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另外,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的照片,他们不能分辨出照片上的是同一幢建筑。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的早期发育有关。

⑥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对失歌症患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目前,他们已经发现,失歌症患者的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

⑦现在,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那些不能享受音乐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

(选自《大连日报》,有删改)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什么是“失歌症”。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④段中加横线词“据统计”的作用。

(2)请指出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书谢御史》文言语段,完成题。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曳下奴,鞭之。奴曰:“敢鞭我!我乘我主车,汝敢鞭我!”先生益大怒,痛鞭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莫敢                         他事削其籍以归       

命曳下奴,                 先生文章一时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何以战(《曹刿论战》)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太祖常劝以读书(《赵普》)

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 (标在动宾之间)

2 (标在主谓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益大怒,痛鞭奴,遂焚烧其车。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从这段文字记叙的事件中,读出谢御史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唐代李贺的《南园》一诗,完成题。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①李贺:作者写作此诗时,年二十有余,无人赏识,不被重用。②草蔓:草的长茎,这里指草本的花。

1.下列诗句中,与“小白长红越女腮”表达技巧相同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作者写前两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可怜日暮嫣香落”一句中,“可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