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

2.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①____________→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____________→④硝酸+雨水=>氮肥

 

1.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全更不均衡。 2.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4.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解析】 1.找2、3两段的开头句即可,首句就是中心句。 2.解答这类题时要态度明确,能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还要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解答时注意结合说明方法签的中心句。 4.把第五段从“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到“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分成 四层,按说明顺序把每层的大意提炼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每期赋役(            ②事决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语言的泛滥和滋生,会让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答: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