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每期赋役(            ②事决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1.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2.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3.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解析】 1.解释时要注意根据语境正确判断文言词语所属的文言现象和词义 2.(1)本句是反问句,翻译时一定要把反问语气翻译出来。(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方” (3 )直译和意译结合翻译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要结合原文中的有关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语言的泛滥和滋生,会让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答: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和体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