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1.①身处逆境;②乐观自适;③随性洒脱;④热爱自然。(任意三点得3分)解析: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 【解析】 1.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时立足作品,关注描写人物行为、语言、心理乃至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赏析句子时可以多角度结合,多感官,修辞手法,正侧面结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等,最重要烘托情感,升华中心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语言的泛滥和滋生,会让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答: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和体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