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把“我从来没有这么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再作文,如补充成“后悔”、...

请把“我从来没有这么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再作文,如补充成“后悔”、”“幸福”和“自豪”等。

(2)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认定这是上帝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按摩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也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这件事至少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作文要求: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例文】 我从来没有这么恐惧过 时光回溯到4年前,那时的我刚上5年级,正是一个怕天怕地怕鬼的孩童时代。 那时月亮刚刚爬上枝头,肃杀的月光在我眼前犹如泛着银光的寒刀,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家里的古朴而又笨重的大钟当当地敲打了七下,我忍不住向外面偷瞟了一眼,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除了簌簌的乌黑的枝桠外就只有我的一张愁眉苦脸的摸样。 四周很是安静,平日里热闹的客厅如今只有我一个人,就连室外小狗憨厚的呼吸都听得一清二楚。那座不知多少年代的刻有华丽文案的座钟又在响了,嘀嗒,嘀嗒。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急促,就好像一步一步走向我,就好像,就好像,就好像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身后! 我猛然回头,原本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也突兀地睁得异常的大,似乎有冷汗顺着手臂蜿蜒而下,划过了手掌,“咚”地在地面上敲出了一个小小的水花。还好,那不知多少年的钟还稳稳当当地立在客厅的一角,就如我僵硬的立在客厅上一般。 呼,果然不会吧。我这样安慰自己,昏黄的炽光灯打在我阴阳不定的脸上,投出长长的影子。真是的,都这么大了,虽然是第一次一个人过夜……冬日的夜晚很不留情面的向憔悴的玻璃撞出一股充满恶气的风,正在试图心理安慰的我被这声音一吓,终究情感战胜了理智——我怪叫一声躲进被子里去了。 风还在狠劲的敲打着玻璃,就像战争中被无辜卷入的人民们的哀嚎,我只能用被子紧紧捂住双耳,将背贴着冰凉入股的墙面,以祈求暂时的清净。 狂风再狂也不过是风,没有了夜的支持并不能坚持多久。在渐渐低沉下去的哄叫声中,我一咬牙向下一拉灯绳,瞬间,占地200平方米的平房失去了最后一点光亮,而我,也在安静的夜幕中沉睡了过去…… 如今,对于过了几秋数载的我而言,那不过是生命中的一点萤火之光,但对我而言,此情此景还真是,非一般的恐惧啊。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半命题作文,首先我们看都可以填入那些词语,很明显我们可以填入一些表示某种情绪或者体验的一些形容词、动词,如:倒霉、幸福、痛苦、高兴、激动等,而不能填入一些名词,如:男子汉、英雄。 其次从题目看“从来没有”表明是第一次,同时也表明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不能随随便便写一件事。如:妈妈给我买来好吃的,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 再次,要想让人感受你的“ 倒霉、幸福、痛苦”,就必须把这件事写具体,而不是反复说你很“倒霉、幸福、痛苦……”尤其是细节,能突显“倒霉、幸福、痛苦……”的细节,尤其是感受以及心理描写更是不可缺少。因为别人只有通过你的叙述,通过你的心理描写才能感同身受。细节越具体,感受越深刻,作文也就越能打动人。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后面的题。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后面的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香远     )(2)亭亭净     

2.翻译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4分)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1)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2)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3“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4)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5)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   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 “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                                                                  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2分)

3.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3分)

“怕” 的对象不同:                                                

②“怕” 的程度不同:                                                

③“怕” 的感悟不同:                                                

4.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3分)

写法是                ;用意是:                                       

5.文末画波浪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4分)

“你”指的是                                                      

“走”路,指的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5分)

美丽的邂逅

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作者:朱东锷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2分)

2.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3分)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3.读第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4分)   

4.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4分)                                                   

5.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一定也搜集了不少名人读书名言,请你写出一则来,并标明作者。不得和本试卷读书名言重复(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1)、你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是描写战争的?请你举两个例子,写出书名和作者。(2分)

2)、写出四个关于战争的成语。(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