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4分)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1)我走过湖畔山...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4分)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1)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2)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3“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4)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5)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   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 “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                                                                  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2分)

3.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3分)

“怕” 的对象不同:                                                

②“怕” 的程度不同:                                                

③“怕” 的感悟不同:                                                

4.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3分)

写法是                ;用意是:                                       

5.文末画波浪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4分)

“你”指的是                                                      

“走”路,指的是                                                     

 

1.⑴形容胸怀大志的人,读书或工作非常勤奋。 2.坏人比鬼更可怕(防坏人应甚过防鬼) 3.①少年时怕的是鬼,现在怕的是人。 ②少年时怕鬼一路飞奔,现在害怕只是回头来看。 ③少年时怕后知道“鬼不可怕”,现在怕后明白“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了”。 4.对比(比照、衬托) 城市的“噪”和山林的“静”形成对比,噪中显静,说明我们只有心静才能自省。 5.“你”指的是读者,泛指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作者。 这里的走路,指的是探索人生之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学生日常积累的考查,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大量阅读和熟练背诵,此类题便很好解答。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经常被用到,更要了解其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句子的含义的题型。此题难度不大,鬼不伤人,坏人会来剥衣服,抢钱,因此塾师这句话是教导我要放坏人,坏人比鬼还要厉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答题时应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作者在文章各段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透过文字的表面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解答此题切记脱离文章内容答题。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及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答题时要分析两段的内容,继而根据全文内容揣摩作者的用意。解答时针对两个问题,首先要辨认出作者所用的写法,然后对其作用(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与具体内容结合。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第一问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二问考查考生的自主发挥能力。文章中的“你”,既指每一个读者,也指文学形象的典型,即常被综合概括为普遍意义上的“我”,在文中指作者本人。分析时要抓住作者的基本思想,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作准确概括。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5分)

美丽的邂逅

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作者:朱东锷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2分)

2.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3分)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3.读第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4分)   

4.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4分)                                                   

5.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一定也搜集了不少名人读书名言,请你写出一则来,并标明作者。不得和本试卷读书名言重复(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1)、你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是描写战争的?请你举两个例子,写出书名和作者。(2分)

2)、写出四个关于战争的成语。(4分)

 

查看答案

《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_____。(3分)

 

查看答案

修改下面句子的语病。(4分)

(1)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往往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2)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移情于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的“                                                一句对此作了印证。

4)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颔联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