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6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6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 主上 蹶至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选自《隆中对》)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选自《出师表》)

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皆   用心      B.畅军事   家喻户

C.死之臣   衣缩食      D.日而待   千方百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臣本布衣         布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             

深入不毛        不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故以怪之矣。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联系两段文字来看,甲段中的“将军”就是乙段中的               。(2分)

6.【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              的人。(2分)

7.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__________的人。(2分)

 

1.B 2.(1)平民(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奔走效劳(4)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每空0.5分,共2分) 3.A( 2分) 4.(1)百姓谁不愿意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酒浆来欢迎将军呢?(2分)(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2分) 5.诸葛亮(2分) 6.重用人才,招贤纳士 求贤若渴 抱负极大的人(2分) 7.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淡泊名利、谨慎聪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的“良”解释为:善良;很。B项的“晓”解释为:明白,知道。C项的“节”解释为:节气,志气;节约 D项的“计”解释为:计算;计策。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注意“不毛”的含义。“卑鄙”的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临崩寄臣以大事”中“以”,是介词,“把”的意思。BCD三项的“以”解释为:“以”通 “已”:已经;用;因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孰敢、以迎”的含义,2句中的“未尝、于”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两文的内容,对照分析即可回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刘备的评价,根据历史事实,结合文段,答出,重用人才,抱负远大的人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从两文中都能看出诸葛亮是个“忠”“聪明”的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小题。(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_____。(2分)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炙,五 声。

3.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2分)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诸葛亮排在第一,请说说 你对诸葛亮重要精神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2分)

4.小明此次活动中,根据古代风流人物的事迹和品格拟写了一幅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或新对出下联。(2分)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心留取丹心文天祥

新创或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补写诗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的心理矛盾的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

(6)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自己的初衷与志向,表明其淡泊名利高贵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