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从雾的形成看气温与水汽的关系,归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  B 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

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少  D气温的高低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关系不大

2.大雾天气有哪些危害?请分条概括。文章说明大雾危害时有详有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5分)

3.请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A 2.1、大雾天气影响交通。2、大雾天气危害农业。3、大雾天气危害人体健康。(3分,1点1分)大雾对交通的影响众所周知,所以略写,而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隐蔽性,所以详写。(2分,1点1分) 3.运用列数字、作诠释、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只要答到2点得2分),具体准确的说明了雾的种类(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答案锁定在第②段,“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锁定在③④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鲁相嗜鱼》,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①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④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⑤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注释】①唯:正因为。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④枉:歪曲。⑤给(jǐ):供给。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鲁而嗜鱼(         )        ②不受也(         )

   ③其弟子曰(         )        ④则于相(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夫子嗜鱼不受者

A.佣者笑应曰                         B.收攻蕲

C.借第令毋斩,戍死者固十六七         D.为坛

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一 国 尽 争 买 鱼 而 献 之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公孙仪的性格特征?(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望洞庭》,完成后面小题。(6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长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在前往安徽和州途中,观望洞庭湖的景色,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诗文中同样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2分)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请从修辞手法或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划线的诗句。(2分)

3.请分析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怀。(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去年10月12日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推动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行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我市某中学决定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一同参与。

1.2014年夏季,中国南方持续高温,北方则连遭暴雨。各地轮番上演的极端天气正是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之一。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关注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学校宣传队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关注气候变化”,请你对出下联:                   (2分)

2.“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但是,我国北方地区农历八月就已进入冬季,有古诗为证“胡天八月即飞雪”,而我们兴化地区,现还处在深秋,平均气温在15℃左右。请你运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3分)

3.小华的妈妈看了气候变暖的报道,忧虑地说:“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但我们普通群众也无能为力啊!其实,作为普通群众,同样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如果你是小华,应该劝妈妈怎么做呢?(3分)

 

查看答案

回忆选文《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回答问题:

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2分)

2.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B.《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有趣经历,想像奇异,讽刺尖锐而深刻。

C.格列佛帮助小人国将不来夫斯古的军舰全部击沉在海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D.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人国里遭到一种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