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鲁相嗜鱼》,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阅读《鲁相嗜鱼》,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①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④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⑤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注释】①唯:正因为。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④枉:歪曲。⑤给(jǐ):供给。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鲁而嗜鱼(         )        ②不受也(         )

   ③其弟子曰(         )        ④则于相(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夫子嗜鱼不受者

A.佣者笑应曰                         B.收攻蕲

C.借第令毋斩,戍死者固十六七         D.为坛

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一 国 尽 争 买 鱼 而 献 之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公孙仪的性格特征?(2分)

 

1.(1)①做宰相②所以,因此③规劝,使改正错误或过失④罢免 (2)C 2.一 国/ 尽 争 买 鱼 /而 献 之(每处1分) 3.(1)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2分)(2)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2分) 4.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会有失公正。这表现了他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着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脸色;有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我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12.(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特别注意“相”名词作动词,作宰相。⑵“夫子嗜鱼而不受者”的 “而”字解释为:转折连词,然而,但是。A项的“而”字解释为: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B“而”字解释为:然后。C“而”字解释为:到。D“而”字解释为: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全国的人都争相着买鱼来献给他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受”“绝境”“复”的含义。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刘禹锡《望洞庭》,完成后面小题。(6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长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在前往安徽和州途中,观望洞庭湖的景色,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诗文中同样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2分)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请从修辞手法或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划线的诗句。(2分)

3.请分析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怀。(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去年10月12日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推动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行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我市某中学决定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一同参与。

1.2014年夏季,中国南方持续高温,北方则连遭暴雨。各地轮番上演的极端天气正是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之一。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关注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学校宣传队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关注气候变化”,请你对出下联:                   (2分)

2.“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但是,我国北方地区农历八月就已进入冬季,有古诗为证“胡天八月即飞雪”,而我们兴化地区,现还处在深秋,平均气温在15℃左右。请你运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3分)

3.小华的妈妈看了气候变暖的报道,忧虑地说:“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但我们普通群众也无能为力啊!其实,作为普通群众,同样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如果你是小华,应该劝妈妈怎么做呢?(3分)

 

查看答案

回忆选文《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回答问题:

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2分)

2.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B.《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有趣经历,想像奇异,讽刺尖锐而深刻。

C.格列佛帮助小人国将不来夫斯古的军舰全部击沉在海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D.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人国里遭到一种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每题1 分)

               ,壮心不已。  

②操千曲而知音,             

③为川者决之使导,          

              ,并怡然自乐。

⑤急湍甚箭,              

           ,在河之洲。

⑦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⑧我在朦胧中,         ,上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