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完成后面的题。(15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阅读《“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完成后面的题。(15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③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了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97,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13《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3分)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194097,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1.“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或:每一个人不论何时何时地都要读书)。 2.①引出论题或论点;②作(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结构上领起下文。 3.示例一:首先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2分)然后从道理和事实两个方面证明观点。示例二:首先从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1分)接着从道理上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马上、枕上、厕上”证明观点,(1分)再举例论证:用谢晋勤奋读书的例子证明观点,(1分)最后举阿根廷出版“会生气”的书(或“不能等的书”)的例子证明观点。(1分) 4.运用了道理论证(或“引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分)有力地证明了“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或“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 5.示例:这两个词语强调了伦敦人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读书的热情像往常一样高,(1分)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不必等到环境宽松时的观点(或:有力地证明了“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稍稍改动一下。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议论文开头的作用,总结起来有: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⑵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⑶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⑷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⑸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此题就根据以上总结进行选择解题。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求在理解段意以及段落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写出对段落思路的分析。首先要扫读全段,把握段落全貌。然后,逐层细读,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层意,显露出层次的脉络。再分析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理清脉络,把握全段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很好解答这类不应失分的较为简单的题。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的。解答此题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一定要有具体的文句做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观点为支撑。本题要结合段落中的观点具体分析。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1.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醉翁之不在酒                       ②欧阳修滁州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临于泉上者/亦知夫不必逃也   B.则又号“六一居士”/若役

C.既老而衰且/久已                 D.尝置酒一壶/不知人之乐

3.翻译。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4.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醉翁”:

“六一居士”:

5.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8分)

(一)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动人!A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党来了。胜利的黎明也来了!

“啊!解放军!”

“A领着解放军来啦!”

B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与呐喊。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限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山下溃散的魔影……探照灯骤然熄灭了。可是B仍然双手叉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一动也不动。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

(1)文段选自《红岩》这本书,文中的A是         B是            。(2分)

(2)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3分)

(二)“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与罗彻斯特对话中精彩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和追求?(3分)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7分)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学海撷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列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2分)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选自当代作家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我的解释:                                                        

(2)【实践探究】近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的消息。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做怎样的努力?(至少三点)(3分)

(3)【口语交际】你的同学袁芳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初秋的天气凉爽多了,太阳已不像夏天那样炎热地悬挂在高空。

B.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机构。

C.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教育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打造浓郁的安全教育氛围,努力使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D.最近十年间,我国造林6000余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B.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C.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D.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染秋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