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初秋的天气凉爽多了,太阳已不像夏天...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初秋的天气凉爽多了,太阳已不像夏天那样炎热地悬挂在高空。

B.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机构。

C.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教育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打造浓郁的安全教育氛围,努力使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D.最近十年间,我国造林6000余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B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本题按照选项中的修改内容一一对应判断即可。A项成分赘余,谓语多余;C成分残缺,将“教育”后面加上“活动”;D项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B.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C.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D.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染秋霜。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

1             ;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周语上》)

2)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3)蒌蒿满地芦芽短,                          。(《惠崇〈春江晚景〉》)

4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 〈相见欢〉》)

6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7)读《桃花源记》中                                   ”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世外桃源中老人小孩和谐幸福的生活。

8)“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由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8分)

还没有细细享受初一初二和xù_____的阳光,时间老人已把měng_____懂的我们带进了繁忙的初三。

初三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成熟,让我们对崎岖的旅程多了几分bá_____涉的信心,对骤将的风暴多了几分承受的勇气,                   。积极进取,奋力拼博,这便是初三给我们人生第一次选择时最深的教诲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xù_____    měng_____       bá_____        教诲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3)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一句话。(2分)

 

查看答案

请以“这里最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作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7分)

  世上最柔软的路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席间,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凤凰琴》电影的影响,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

  在这里,她受到了最尊贵的礼遇。白发苍苍的老村长湿润了眼睛,一再代表全村人向她致谢——在她之前,已经有6个教师,来了又走了,最长的呆了不到半年时间。

  学校只是简陋的三间屋,三十多个学生,一个操场,操场上一杆国旗。除了她,还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电影中的场景惊人地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村里家家户户,做了什么好吃的,就让孩子来拉她去吃饭。学生们也都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喜欢黏在她身边,不舍得离开。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

  让她感到不方便的是,手机信号不稳定,有时要跑到山顶上才能打出去。没有网线,手提电脑上不了网。她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联系。但这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方便,刚去的第一年里,她这样感觉。直到第三年回城参加一个同学会。

  在同学会上,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她感觉自己与山外的社会已不合拍。一位朋友问她,难道你就在山里呆一辈子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刺痛了她的心。

  走,还是留,从那以后就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每次回城,父母每次都苦苦劝她,甚至可以说是哀求;她已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还有……现实需要面对的很多很多。

  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老村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老人吧嗒吧嗒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也该回去了,在这里已经快三年了,够长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山里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她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白天时孩子们的泪脸。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一个劲说不让她走。

  天亮了。她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妇女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晶莹。

  终于要走了。被众人拥着,她出了院门,发现院前平日一下雨就泥泞无比的路,现在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沙,脚踩在上面,不会陷在泥里。抬头向远望去,路的前方,男人们在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的,用铁锨铲的,忙忙碌碌。好像全村的男人们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们。

  老村长走过来,说,妮啊,你来这里近三年,我们没能为你做什么,今天你走,我们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铺了沙,让你能好走些。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

  故事的结局,让我没想到。第三天,她又回去了,重新又拿起了教鞭。

1.世上最柔软的路 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3分)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4.“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后的省略号包涵了许多内容。请从女教师的角度,续写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活动。(4分)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