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7分) 世上最柔软的路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7分)

  世上最柔软的路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席间,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凤凰琴》电影的影响,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

  在这里,她受到了最尊贵的礼遇。白发苍苍的老村长湿润了眼睛,一再代表全村人向她致谢——在她之前,已经有6个教师,来了又走了,最长的呆了不到半年时间。

  学校只是简陋的三间屋,三十多个学生,一个操场,操场上一杆国旗。除了她,还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电影中的场景惊人地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村里家家户户,做了什么好吃的,就让孩子来拉她去吃饭。学生们也都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喜欢黏在她身边,不舍得离开。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

  让她感到不方便的是,手机信号不稳定,有时要跑到山顶上才能打出去。没有网线,手提电脑上不了网。她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联系。但这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方便,刚去的第一年里,她这样感觉。直到第三年回城参加一个同学会。

  在同学会上,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她感觉自己与山外的社会已不合拍。一位朋友问她,难道你就在山里呆一辈子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刺痛了她的心。

  走,还是留,从那以后就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每次回城,父母每次都苦苦劝她,甚至可以说是哀求;她已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还有……现实需要面对的很多很多。

  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老村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老人吧嗒吧嗒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也该回去了,在这里已经快三年了,够长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山里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她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白天时孩子们的泪脸。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一个劲说不让她走。

  天亮了。她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妇女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晶莹。

  终于要走了。被众人拥着,她出了院门,发现院前平日一下雨就泥泞无比的路,现在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沙,脚踩在上面,不会陷在泥里。抬头向远望去,路的前方,男人们在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的,用铁锨铲的,忙忙碌碌。好像全村的男人们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们。

  老村长走过来,说,妮啊,你来这里近三年,我们没能为你做什么,今天你走,我们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铺了沙,让你能好走些。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

  故事的结局,让我没想到。第三天,她又回去了,重新又拿起了教鞭。

1.世上最柔软的路 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3分)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4.“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后的省略号包涵了许多内容。请从女教师的角度,续写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活动。(4分)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4分)

 

1.既指乡亲们为她铺的那条路,也指乡亲们用一颗颗心铺成的感恩之路,还指女教师用心去铺就,能让孩子们踩着这条路,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路, 2.文静、腼腆、有爱心、热爱教育。 3.第一个“一直”包含山里人的质朴、感恩 第二个“一直”包含山里人质朴、感恩和依依不舍 第三个“一直”包含女教师的感动之深。 4.人称符合,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5.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出乎意料,情理之中。与前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呼应。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近几年试题发展趋势看,要求阐释标题含义的题目不少。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中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此处第一个“一直”包含山里人的质朴、感恩 第二个“一直”包含山里人质朴、感恩和依依不舍 第三个“一直”包含女教师的感动之深。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中心来组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5.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6分)

昆虫不弱智

    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不比针尖大,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我有一位广东的朋友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朋友将黄猄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他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奇怪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人们从黄猄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猄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如果这些昆虫能用如此小的脑就能做到这些事情,那哪些事情才是需要更大的脑来做的?”拉尔斯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也许更大的大脑并不一定更聪明,而仅仅是为了对应更大的体型吧。”

1.文中的昆虫有哪些特别之处?(4分)

2.第⑷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中“并且”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除了文中所提到的昆虫的奇特之处外,请举例说出你观察的昆虫与众不同之处。(3分)[+科

5.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练习(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      

(2)生有神力,未,能挽弓三百斤未    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荞麦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蛱(jiá)蝶:菜粉蝶。

1.诗人写了哪些夏季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从任一角度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与实践。(10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当你去珍惜的时候,它就像指间沙,流失得比往常要快许多。新的学期已经拉开序幕,新的挑战正等待着我们,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去面对这些考验。

1.【我的座右铭】(4分)

展示自己的座右铭,要求是名人名言或古诗名句,并说出我选择的理由。

2.【我的誓言】(3分)

对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我豪迈地许下自己的承诺。承诺至少包含一种以上修辞。

3.【我的风采】(3分)

以“青春风采”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我们九年级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准备分三个栏目,我选的栏目名是《                               》、

                              》、《                               》。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⑴上文中的祖师是      

⑵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谁?你喜欢他哪一点?简要说说他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