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2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
B.将军宜枉驾顾之 |
C.辍耕之垄上 |
D.怅恨久之 |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轊。
4.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2分)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其一))
6.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7. 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2分)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 |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D.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
2. 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
B.“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
C.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
D.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 )
A.比喻论证 |
B.道理论证 |
C.对比论证 |
D.举例论证 |
2.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B.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
C.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D.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 |
3.体现本段文字论点的一句是( )
A.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
B.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C.第一要敬业。 |
D.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
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
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
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
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 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_ (2) 走送之___ ____
(3)自谓可将兵十万。____________ (4)会有土寇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分)
(2)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2分)
3.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
郁而死的原因是打败仗和___________(2分)
4.乙文中的刘羽冲是怎样的人?(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3分)
北方的雪
高源
①下雪了。
②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
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③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
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④雪无声无息地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
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
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
⑤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或缺的礼物。雪本来并不是来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
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永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
污浊、任何朽败。
⑥雪的出身洁白无瑕,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
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⑦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
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
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⑧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
为一池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
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1.第②节作者写北方的雪下得大而且时间长,用了一个新奇的比喻:_________
以“_____”作比,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2分)
2.“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唐代诗人______以“梨花”代雪,在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文章第⑤至⑦节从三个方面评价雪的是非功过,请分别加以概括。(3分)
(1)第⑤节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评论雪的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节从矛盾转化规律的角度,评论雪的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
(3)第⑦节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明雪的品行缺陷就在于___________
4.鲁迅《雪》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
是雨的精魂。”请你结合本文的结尾一段,说说两位作者仅仅是为了写雪吗?文
章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你最欣赏本文中的那些语句,说说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