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

阅读理解。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作用是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第一段的内容来筛选出“想长大”的具体内容即可。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以及描写方法的作用。此处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内涵的能力。结合摔倒之后的思想活动来分析“惭愧”的原因。 4.本题考查语句内涵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主旨来理解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多)

C.陶后有闻(少)

D.乎众矣(适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白鹅。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鹅步态的傲慢。

3.这两段文字蕴涵着作者对鹅怎样的感情。

4.仔细体会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高傲的白鹅容易被人捉住,你从中获得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

1.李贺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创作。他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有两句诗是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来描写征战情景的,这两句诗是                

2.《春望》中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落泪,听到鸟鸣而惊心的诗句是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作者悟出人生真正的意义,悟出返朴归真哲理的名句是                   ,                   

4.海日生残夜,               。

5.《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近名人,可以给我们许多启迪。你认识下面的名人吗?

1.鲁迅,原名       ,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                  、革命家。

2.课文《第一千个球》作者    (名字),是     (国别),他有“球王”之称。

 

查看答案

阅读积累 

课标要求,三年初中要读300万字的课外作品,相信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名著,有许多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写出最令你感动的一部名著及作者,并说说该书感动你的地方。

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感动你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