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A 【解析】试题分析: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玻璃内壁结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故选A。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B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频率高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查看答案

每到盛夏人们就会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甲、乙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3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      填“靠近”或“远离”,下同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16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cm处,光屏放在      cm处,然后调节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5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这样做便于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图甲).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前面成像还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图乙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                ,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背面成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