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广东沿海地区为了保护红树林、海龟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这种...

广东沿海地区为了保护红树林、海龟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这种措施属于(  )

A. 易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法制教育和管理    D. 开发和利用

 

B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可见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A. 桫椤    B. 油松    C. 珙桐    D. 苏铁

 

查看答案

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C.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 把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查看答案

江苏省大丰市的沿海地区保护的动物是(

A. 熊猫                                       B. 麋鹿                                       C. 金丝猴                                        D. 蟒蛇

 

查看答案

如图为我国南方的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桑——蚕——气——鱼”是不是一条食物链?________ .   

(2)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  , 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________ .   

(3)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________ .   

(4)在该生态系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蚕的数量要________ (填“多于”或“少于”)桑的数量,蚕与桑相比,________ 类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多,理由是________ .    

(5)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________ 关系.沼气池中的细菌可在无氧条件下,经过________ 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成沼气.   

(6)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预习思考

生物圈Ⅱ号

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 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科学家将它 称为“生物圈Ⅰ号”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占地127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 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还有猪、羊、鸡等畜家禽,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科学家利用计算机 来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

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饲 养禽兽,耕种和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 “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不得不从外界泵入氧气,以维持科学实验结束之前的生存.

(二)设问解疑

(三)简洁转新   

(1)以上材料提到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           

A. 草原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____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沙漠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溪流生态系统

(3)科学家们在“生物圈Ⅱ号”中想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你认为自给自足的生活是什么?______           

A. 生产者能生存充足食物

B. 消费者消费更少食物

C. “生物圈Ⅱ号”最好无细菌、病毒等 

D. 人、动、植物、微生物相对稳定地生活

(4)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______           

A.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 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 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 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5)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计划,但是这实验告诉人们的事实是什么?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