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如图为我国南方的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

如图为我国南方的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桑——蚕——气——鱼”是不是一条食物链?________ .   

(2)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  , 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________ .   

(3)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________ .   

(4)在该生态系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蚕的数量要________ (填“多于”或“少于”)桑的数量,蚕与桑相比,________ 类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多,理由是________ .    

(5)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________ 关系.沼气池中的细菌可在无氧条件下,经过________ 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成沼气.   

(6)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不是 人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少于 桑 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 捕食 分解(或呼吸) 太阳 【解析】(1)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桑---蚕---气----鱼”不是一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能量角度看①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故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所以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4)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最多。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蚕的数量要少于桑的数量。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过程中被逐步消耗,所以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蚕与桑相比,桑类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多。 (5)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蚕以桑叶为食,所以桑与蚕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沼气池中的细菌可在无氧条件下,经过分解(或呼吸)作用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沼气。 (6)进入每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过程中被逐步消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预习思考

生物圈Ⅱ号

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 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科学家将它 称为“生物圈Ⅰ号”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占地127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 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还有猪、羊、鸡等畜家禽,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科学家利用计算机 来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

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饲 养禽兽,耕种和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 “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不得不从外界泵入氧气,以维持科学实验结束之前的生存.

(二)设问解疑

(三)简洁转新   

(1)以上材料提到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           

A. 草原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____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沙漠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溪流生态系统

(3)科学家们在“生物圈Ⅱ号”中想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你认为自给自足的生活是什么?______           

A. 生产者能生存充足食物

B. 消费者消费更少食物

C. “生物圈Ⅱ号”最好无细菌、病毒等 

D. 人、动、植物、微生物相对稳定地生活

(4)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______           

A.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 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 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 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5)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计划,但是这实验告诉人们的事实是什么?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近年来,有新闻媒体报道,我国一些地区多次降落酸雨,酸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正常雨水的pH为5.6以上,酸雨的pH小于5.6.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吗?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对酸雨是否影响油菜的生长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足够的清水,足够的食醋(pH为3),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油菜苗,两个洒水壶,pH试纸.

提出问题:酸雨影响油菜的生长吗?

作出假设: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4;

________

③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观察记录两盆油菜苗的生长状况.

预期结论:________

 

查看答案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 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查看答案

环境污染是批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________排入环境,使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不仅有碍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到________及生物圈的稳定。

 

查看答案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________  年前,“东非人”生活在距今________ 年前,“露西人”生活在距今________  年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