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小明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根据所学...

小明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根据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引起肺炎的细菌在人体内的增殖方式为_____生殖,其营养方式的类型为_____型.

(2)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发生_____作用使发热病人在_____中形成全身肌肉酸痛的感觉.

(3)体温升高对人有利的方面是能加速某些免疫反应,如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抑制某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的增殖等,以上这些有助于康复的免疫反应属于_____免疫.

(4)小明康复后用A型和B型血清对15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8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10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7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B型、AB型,O型的人数分别为_____

 

分裂 异养 无氧呼吸 肌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3、1、7、4 【解析】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2)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细胞发生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细胞中的乳酸含量过高,从而使人感觉肌肉酸痛。 (3)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体温升高对人有利的方面是能加速某些免疫反应,如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抑制某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的增殖等,以上这些有助于康复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 (4)据题意可见: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是B型和AB型血,共8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是A型和AB型血,共10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是AB型血,有7人;所以B型血的人数是8-7=1人,A型血的人数是10-7=3人;AB型血的人数是7人;O型的人数是15-1-3-7=4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1月份以来,山东省局部地区频繁发生麻疹病例,个别市疫情还有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3月4日到10日,德州市在11个县市区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为8月龄至3周岁儿童(即2010年1月1日以来至接种期间满8月龄)进行免费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同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对在校学生和35岁以下流动务工聚集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比,病毒最大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能独立生活,其营养方式是________.   

(2)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麻疹疫苗属于________,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刺激人体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________.   

(3)麻疹病毒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就失去活力,人类是它唯一的自然寄主,在天花灭绝后,WHO(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病之一.请你为预防或消灭麻疹提一条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年在我国上海,江苏等地爆发了甲型H7N9流感,该病是由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由家禽传染给人的呼吸道传染病。相关部门积极应对,防控措施行之有效。我国科研人员开始研制了H7N9流感疫苗,注射该疫苗可使人体获得对H7N9流感的免疫力。也可以给正在发病的病人注射H7N9康复病人的血清进行治疗。请结合生物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H7N9禽流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______外壳和内部________的组成。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________,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型H7N9流感病毒属于下列四项中的

A.传播途径                        B.病原体            C.传染源                        D.抗体

(3)注射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反应,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

(4)注射疫苗和注射H7N9康复病人的血清的区别是________

(5)对患有人禽流感或怀疑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这一预防措施属于________。在禽流感流行的疫区,保证良好的环境卫生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饮用水消毒等防御措施属于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2015年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疟原虫种类繁多,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为疟原虫属,通称为疟原虫。

本属生物中有四种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

资料二:疟原虫主要有蚊和人两类寄主,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而传播,引起疟疾寒热。疟疾流行广泛,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资料三:有一种叫作奎宁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疟疾,但其对于疟疾的治疗作用仅仅是抑制,不能彻底治愈。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疟原虫对于奎宁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奎宁就越来越不起作用了。

资料四: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屠呦呦的研究组率先用乙醚成功提取出了黄花蒿中的抗疟有效成分,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后来,青蒿素又有了其他化学合成的延伸品,如双氢青蒿素,它的治疗效果更好,全世界很多疟疾患者也因此受益。

(1)由资料一可知,疟原虫与草履虫一样,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与细菌相比,细胞内具有_______,属于真核生物。

(2)由资料二可知,疟疾是一种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_______,主要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

(3)由资料三可知,随着时间的流逝,疟原虫对奎宁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这是因为在未使用奎宁之前,在疟原虫群体内由于变异,本来就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具有抗奎宁能力的个体。在使用奎宁的过程中,普通疟原虫被杀死,而_______的原虫则容易存活下来,由于生物都具有_______现象,疟原虫的后代就普遍具有了抗奎宁的能力。

(4)资料四中显示黄花蒿的学名为Artemisia annuo,这种“双名法”命名,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创立的?

A. 孟德尔          B. 巴斯德          C. 林奈              D. 达尔文

(5)跟疟疾一样,水痘也是一种传染病,给适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就能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

 

查看答案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1)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 1796 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_____免疫。

(2)19 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_____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

(4)2015 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动物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属于_____

(5)2016 年,寨卡病毒、H7N9 病毒开始肆虐,它们的结构特点是_____。但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还不可有丝毫懈怠。

 

查看答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了的一种传染病。某个班级里,A同学患了流行性感冒,不久B、C也患上了流行性感冒,班主任赶快让A、B、C同学回家休息,让其他同学接种流感疫苗,并让值日生打扫干净教室,并进行消毒,医生给A、B、C同学吃了感冒药。请回答问题:

(1)引起人患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

(2)A同学属于流感的______________,B、C在未患病之前属于 ___________

(3)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让其他同学接种流感疫苗,这属于___________措施,;并让值日生打扫干净教室,并进行消毒属于___________ 措施。

(4)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进去的疫苗属于_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