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四幅图中,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深耕细作的是 A. B. C. D.

下列四幅图中,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深耕细作的是

A.

B.

C.

D.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A项是磨制石器;B项是青铜器;C项是牛耕和铁农具;D项是造纸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是因为下列哪一件事?(  )

A. 盘庚迁殷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平王东迁

 

查看答案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若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查看答案

    合作是现代社会倡导的基本理念,友善正当的合作能够实现双赢;促进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国际合作都能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对比近现代的众多国际合作,我们会有很多思考和感悟。结合下列提示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世界近代史上“私己同盟酿灾祸”引发了什么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世界现代史上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正义携手度危机”,这指的是哪一文件的发表?此次“危机”结束的时间是哪一年?

(3)当今世界“积极合作成趋势”,请分别写出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国际组织名称?

(4)现在国际合作在各个领域广泛展开,你觉得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应该注意些什么?

 

查看答案

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2018年新华社论:时隔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足广东这片改革热土。从珠海到清远,从深圳到广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信念一以贯之;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发出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进军号令。

(1)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它是哪年开始实行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了1980年我国开放的两个经济特区,请写出另两个同时开放的经济特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举一例新世纪以来我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共同纲领》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材料二: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材料一中的《共同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材料二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2)表中1952-1956年数据变化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写出一点即可)

(3)材料四中的“改革开放”确立于哪次会议?该次会议同时形成了以哪一人物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回顾以上成就,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