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

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2018年新华社论:时隔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足广东这片改革热土。从珠海到清远,从深圳到广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信念一以贯之;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发出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进军号令。

(1)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它是哪年开始实行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了1980年我国开放的两个经济特区,请写出另两个同时开放的经济特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举一例新世纪以来我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1)新经济政策;1921年。 (2)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 (3)汕头、厦门。 (4)中共“十九大”。 (5)“神州”飞天、“嫦娥”奔月、高铁技术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罗斯福新政。这一行动的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了1980年我国开放的两个经济特区,另两个同时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厦门。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新世纪以来,我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神州”飞天、“嫦娥”奔月、高铁技术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共同纲领》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材料二: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材料一中的《共同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材料二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2)表中1952-1956年数据变化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写出一点即可)

(3)材料四中的“改革开放”确立于哪次会议?该次会议同时形成了以哪一人物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回顾以上成就,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元朝疆域辽阔,境内民族众多,文化复杂,只能采取求同存异的多元制度和政策……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鉴于历史上丞相位高权重带来的弊端,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了左丞相胡惟庸,……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巩固统一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政策?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元朝广大地区的统治,元政府建立了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置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与诛杀胡惟庸有关的加强君权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5)上述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根据提示写出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1)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2)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              

(3)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构想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事件                 

(3)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             

(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查看答案

世界上每个国家在纸币的设计上,都喜欢印制人物的头像。纸币上印谁,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情,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精神。请回答:


(1)图一人物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你知道这种“保留国王”的政治体制被称作什么吗?

(2)图二人物是委内瑞拉的民族英雄,你知道他被誉为什么吗?

(3)图三人物是美国总统林肯,他领导哪一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图四人物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他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5)除了通过纸币来了解历史外,请你另列举一种学习历史的途径或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