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土地和民生问题是各国发展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土地和民生问题是各国发展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

——北师大九上历史课本材料

材料二: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

——1862年《宅地法》

材料三:

材料四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材料一的法令是由谁颁布的?从材料内容分析这一法令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2)材料二反映的法律文献颁布时在位的美国总统是哪位?这一法令对美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有何作用?

(3)材料三“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反映日本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

(4)据材料二,围绕建设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布哈林和斯大林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依据材料指出,为了实现工业化,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土地、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如何?

 

(1)亚历山大二世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林肯 开发了西部地区,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允许土地买卖 (4)布哈林主张;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本国节约获取资金。斯大林主张:剥夺农民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措施: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5)土地、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解决好土地、民生问题能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可知,此内容 反映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但是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出钱赎买到一块份地,赎买的价格高出土地的实际价值,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可知这一法令维护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1862年《宅地法》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法律文献颁布时在位的美国总统是林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宅地法》的颁布实施开发了西部地区,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反映日本允许土地买卖。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可知,布哈林主张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本国节约获取资金;依据材料信息“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可知,斯大林主张剥夺农民,为重工业提供资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实现工业化,斯大林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5)开放性题目,土地、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解决好土地、民生问题能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难。·····等新式武器及毒气投入战场,使战争的杀伤力空前加强,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材料四  科技革命的双重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中以蒸汽机作为主要动力得益于谁的改进?将人类社会带入什么时代?

(2)材料二所涉及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什么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发明汽车的是哪位工程师?据材料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依据材料说说战争与科技的关系?

(4)参考材料四,就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与挑战再各举一例。据此说说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19世纪,南方各州向英国提供大量的棉花,从英国输入绝大部分的消费品,几乎所有的食物也都在当地的农场里生产。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认为并不需要联邦的其他地区。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南方独立后,北方一家报纸发表社论:如果任何地区都有独立权利的话,那一个国家就会不停地面临内部要求独立的纷争。如此一来,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维持稳定,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因此,联邦体制必须维护,对分裂叛乱活动必须武力镇压。

——选自《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通过颁布什么重要文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变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4)材料四描述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A.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 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赫鲁晓夫的改革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查看答案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