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19世纪,南方各州向英国提供大量的棉花,从英国输入绝大部分的消费品,几乎所有的食物也都在当地的农场里生产。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认为并不需要联邦的其他地区。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南方独立后,北方一家报纸发表社论:如果任何地区都有独立权利的话,那一个国家就会不停地面临内部要求独立的纷争。如此一来,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维持稳定,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因此,联邦体制必须维护,对分裂叛乱活动必须武力镇压。

——选自《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通过颁布什么重要文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变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4)材料四描述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2)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改革 (3)明治维新 努力发展教育 (4)美国内战 维护国家统一 (5)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努力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措军费,议员们猛烈抨击国王的独断专权,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通过此文献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有名无实,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农奴制。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可知,此次改革是日本明治维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8年进行的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四描述了美国历史上的美国内战。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引发美国南北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的最高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 (5)开放性题目,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努力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A.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 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赫鲁晓夫的改革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查看答案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查看答案

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

B. 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C.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 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查看答案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

A. 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 1917 年,美国对德宣战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 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