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学握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

学握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定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名言分类一了解历史事件)

(1)请将下列成语、俗语等名言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只填序号)

 

朝代

相关名言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晋南北朝时期

 

 

 

①王与马,共天下

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③纸上谈兵

④卧薪尝胆

⑤破釜沉舟

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⑦三顾茅庐

⑧闻鸡起舞

任务二(收集图片感受传统文化)

(2)图二和图四各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文化艺术?图一和图三的发明各有什么意义?

任务三(看思维导图形成时空观念)

(3)依据思维导图,写出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和实现北方统一的朝代。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任务四(研读史料一比较重大改革)

史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史料二(孝文帝)诏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卷七

(4)上述两则史料所反映的改革目的有什么不同?这两场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1) 朝代 相关名言 春秋战国时期 ③④ 秦汉时期 ⑤⑥⑦ 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②⑧ (2)图二:石窟艺术,图四:书法艺术;意义:图一: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于风中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图三:造纸术的发明,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它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伟大贡献。 (3)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西晋,实现北方统一的朝代:前秦和北魏;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4)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相似之处: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解析】 (1)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俗语等名言有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秦汉时期的成语、俗语等名言有破釜沉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顾茅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俗语等名言有王与马,共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闻鸡起舞。 (2)根据图二和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石窟和书法方面的文化艺术;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于风中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造纸术的发明,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它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伟大贡献。 (3)根据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是西晋,实现北方统一的朝代是前秦和北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4)根据史料一的内容可知,史料反映的改革是商鞅变法,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根据史料二的内容可知,史料反映的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这两场改革的相似之处是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囯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所辖机构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并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4)材料一“一统于周天子统治之下”的“一统”和材料二“大一统”有何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陈胜、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对众人说:¨我们遇雨失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大家斩木为兵,举起抵抗的旗帜。

材料三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论坛中讲道:“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卬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趑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囯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篙,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材料四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迂:内迁的民族主要是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及鲜卑族等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影响。并说说法家学派哪些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2)陈胜吴广仅仅是因为“遇雨失期”发动起义吗?请解析分析。该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占据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解读古丝绸之路的作用。

(4)材料四中“内迁”和“南迁”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历史人物制作名片。

①姓名:老子

身份: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时代:        相关作品:       

②姓名:祖冲之

身份:        主要贡献:       

评价: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2)观察年代尺,指出A、B的内容:并在___内填上该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A.       

B.       

(3)“秦皇汉武”是历史上具有雄才人略的皇帝。其统治各具特色。请列举他们在经济上的治国措施。

 

查看答案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

A. 司马迁

B. 顾恺之

C. 屈原

D. 王羲之

 

查看答案

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

A. 江南开发

B. 民族交融

C. 政权并立

D. 经济重心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