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这是一次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期无人)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

——费正清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上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四: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4)请你写出材料四中涉及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在当时有什么共同意义?

 

 

(1)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反映了五四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内除国贼”要求严惩北洋政府头目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他们对内代表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故“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 (2)人民群众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3)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应该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反映了五四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内除国贼”要求严惩北洋政府头目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他们对内代表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故“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 (2)根据材料二“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人民群众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3)根据材料三“这是一次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期无人)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应该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根据材料四“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選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教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的“(两种)不同途径”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中“2132年”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利用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查…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千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材料四: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五:“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所谓“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3)材料三、四、五分别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荚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2)结合所学指出清廷咸同年间(1851-1875年)多“病”缠身的内、外主要原因是什么?清廷“服若干剂”“洋务清火汤”“未见转机”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3)依据材料三说出洋务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 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 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

A. 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