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句原话体现了“商君”实行一系列措施的效果。

(2)材料一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材料二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材料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1)商鞅;“倾邻国而雄诸侯”。 (2)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3)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卑微的实力。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君”是商鞅;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鞅变法“倾邻国而雄诸侯”。 (2)依据材料信息“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鞅变法内容中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材料一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是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魏”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故材料评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料,孔子之术者着,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材料一中的“臣”是谁?根据材料一,归纳他提出的基本主张。

(2)为了削弱诸侯王实力的日益强化,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如下图

(3)材料二中文物反映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还实行了什么措施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材料三  《出使西域图》

(4)图中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人物是谁?前138年,他是带着什么使命远行的?他的西域之行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侯(诸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秦始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吸取历史教训,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中图1的铭文是哪一种字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铭文中“廿六年”是指哪一年?为“法度量则不壹”,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道具,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 书桌上有毛笔和纸张

B. 墙上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C. 书桌上放着一盘葡萄

D. 书架上有一本《史记》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化人物中,既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的是

A. 华佗

B. 王羲之

C. 祖冲之

D. 贾思勰

 

查看答案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 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 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 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