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料,孔子之术者着,皆绝其道,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料,孔子之术者着,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材料一中的“臣”是谁?根据材料一,归纳他提出的基本主张。

(2)为了削弱诸侯王实力的日益强化,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如下图

(3)材料二中文物反映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还实行了什么措施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材料三  《出使西域图》

(4)图中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人物是谁?前138年,他是带着什么使命远行的?他的西域之行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推恩令;刺史 (3)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张骞:为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料,孔子之术者着,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董仲舒对汉武帝的建议;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中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人物是张骞;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了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侯(诸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秦始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吸取历史教训,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中图1的铭文是哪一种字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铭文中“廿六年”是指哪一年?为“法度量则不壹”,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道具,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 书桌上有毛笔和纸张

B. 墙上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C. 书桌上放着一盘葡萄

D. 书架上有一本《史记》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化人物中,既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的是

A. 华佗

B. 王羲之

C. 祖冲之

D. 贾思勰

 

查看答案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 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 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 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查看答案

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

A. 江南劳动力严重不足

B. 江南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C. 北方人大量南迁

D. 南方已有双季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