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 A....

《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科举制

 

A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所以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过学习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可以认识到(   

①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②统治者勤政爱民,方能长治久安

③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历史的倒退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

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2019年)约71万--23万年的远古人类,以下特征哪些是他们的:

①直立行走;

②使用磨制石器;

③使用打制石器;

④使用天然火;

⑤过群居生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使命。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选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将1917到1921这五年笼统称作“五四时代”,并划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材料三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哪一史实?材料一“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他们的思想指的是什么思想?材料一中“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五四运动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三中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