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将1917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将1917到1921这五年笼统称作“五四时代”,并划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材料三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哪一史实?材料一“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他们的思想指的是什么思想?材料一中“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五四运动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三中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史实:新文化运动。思想:民主、科学思想。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2)“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青年学生的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主要依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指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举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2)根据材料“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根据材料“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因此说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查看答案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请根据材料写出两位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代表。

 

查看答案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标志着无产阶级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查看答案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高呼着口号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毫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直接目标实现的表现不包括

A. 取消二十一条

B. 撤销卖国贼曹汝霖的职务

C.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 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