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1)封建君主专制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 业;改革科举制度,创办京师大学堂;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答任意2点) (2)甲午战争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受启蒙运 动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敷亡图存。 (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 人民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促进 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顽固派所说的“祖宗之法”主要指封建君主专制。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实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改革科举制度,创办京师大学堂;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等。 (2)据材料二的“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有: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洋务运动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 (3)据材料三的“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储备了力量。综合以上所述,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确实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请根据材料写出两位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代表。

 

查看答案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标志着无产阶级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查看答案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高呼着口号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毫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直接目标实现的表现不包括

A. 取消二十一条

B. 撤销卖国贼曹汝霖的职务

C.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 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查看答案

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