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材料二:一百年多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材料一企业是在什么运动时期创办的?开展该运动的口号和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成立了什么政府?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号是什么?作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又被何人窃取

(3)材料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为拥护、宣传“德先生”“赛先生”创办了什么刊物?为反对“旧文学”,胡适在《文学改革刍议》一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一步步深入学习西方的历程。

 

 

(1)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自强、求富。 (2)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袁世凯。 (3)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提倡白话文。 (4)从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近代中国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变法到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 【解析】 ; (1)依据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 (2)依据材料二“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中的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号是中华民国;后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3)依旧材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和科学;陈独秀为拥护、宣传“德先生”“赛先生”于1915年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反对“旧文学”,胡适在《文学改革刍议》一文中提出了提倡白话文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一步步深入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从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近代中国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变法到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二: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中明:“使(假使)前此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磬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甲午战败”的“甲午”年是公历哪一年?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指的是哪两次战争?“苛刻”条约是指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起草“请愿书”的康有为是哪一政治派别的领袖人物?他在甲午战争之后领导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出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为抗击日军的侵略中国军民开辟了哪两方面的战场?

(4)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为什么要举行这个的纪念活动?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一方面,“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涉“洋”事物增多;另一方面,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等。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A. 尊孔复古的潮流

B. 辛亥革命的影响

C. 崇洋风气的日盛

D. 闭关锁国的延续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转战陕北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该周刊如此描述“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一一战争也许会迅速结束: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这说明当时

A.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全面展开

B. 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纲领》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A.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