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1)根据材料一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以运到A国,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运输路线,并写出A国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今天,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何重大意义?

 

(1)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城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名称:大秦。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欧亚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大秦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A国的名称是大秦。 (2)根据材料二“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依据所学可知,在今天,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重大意义,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欧亚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刺激了经济复苏和贸易增长,而且有力回击了大西洋地区的反全球化势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鲍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一措施?

(3)材料二中“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查看答案

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

B. 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C. 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 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 废分封,行县制

B. 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C. 废旧俗,兴汉化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