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富有激情与智慧的法兰西民族作出了突出...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富有激情与智慧的法兰西民族作出了突出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网络”。

(1)指出材料一中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主张并分析他的思想对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的性质,你怎么理解“《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从(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是纺织工业部门开始大量使用机器,到1848年,蒸汽机已经从1820年的65台增加到5000台。50到60年代是法国国民经济空前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重工业的增长尤为迅速,煤和铁的产量在此期间都提高了两倍。铁路总长度已达17924公里,基本上完成了各条主要的干线。……至此,产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则材料探究的主题名称。

 

(1)批判(抨击)天主教会;解放了法国人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性质: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民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或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3)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法国近代化历程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可知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主张批判天主教会;解放了法国人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因此“《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产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奠定思想基础;法国大革命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产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可知三则材料探究的主题是法国近代化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图示,探究问题。

(1)根据图一,促成相关体制的重要文件是什么?该体制体现了怎样的基本原则?

(2)根据图二,其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原则?它是根据哪部文献制定的?

(3)两幅图片共同体现怎样的时代潮流?综上探究,对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人民日报:从曱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中的观点提供依据。

材料二(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这次日本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据新华社消息

(3)材料三中的“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特点,并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这段话是《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对1848年发表的某一文献的评价。该文献是(       )

A. 《共产党宣言》    B. 《国际歌》    C. 《神曲》    D. 《罗密欧与朱丽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