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综合探究: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理论和...

综合探究: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处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

材料二  ……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jiǎn]”。他是清末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3)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张謇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了一条什么道路?

(立宪之梦)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什么事件的领导人?

(共和之路)

材料五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shàn]变》

(5)材料中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指的是什么?

(思想风暴)

(6)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一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总结)

(7)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你有什么认识?

 

(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或学习外国利器或军事技术。 (2)①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②洋务运动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③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实现;④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⑤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头条约》,丧权辱国。 (3)实业救国 (4)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维新变法) (5)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或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民主、科学 (7)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答到两个方面及以上就可给满分。比如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近代化都进行了不懈的有益的探索。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逐渐深入的特点,从学习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先进的思想文化。③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实践证明,中国近代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由于它们的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能救中国。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探索、顽强斗争的精神,在民族危难时刻,能勇于承担起民族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⑤要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⑥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 等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所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材料反映了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 (2)根据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洋务运动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头条约》,丧权辱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因此这两位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领导人。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指的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这场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l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2017年春季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讲话(摘录)

材料二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于1937年11月28日发表的社论

材料三  “这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

——摘录一位共和国元帅的回忆录

材料四  今年(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多地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和各界人士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摘录《新华网》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提到中国军队“十周之英勇抵抗”,指的是抗战初期的哪次会战?

(4)材料三中“这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5)材料四中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擘[bò]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明了方向。结合年代尺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7年

1935年

1945年

 

(1)根据关键词完成下列表格

关键词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生死攸关、转折点

会议名称

 

(2)抗战胜利的曙光,即将照耀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作为中学生的你,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回忆某一历史事件时曾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据此分析此历史事件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淮海战役    D. 会师大西北

 

查看答案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北平和平解放    D. 开国大典

 

查看答案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 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中法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