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春秋和秦末    B. 春秋和战国    C. 战国和汉初    D. 秦末和春秋

 

D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与史实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们常称北京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是“三晋之地”。“燕蓟之地”“齐鲁大地”“三晋之地”的由来与下列什么制度有关?(   )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查看答案

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专题片《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立体大屏幕。这部专题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种植水稻    B. 饲养家畜猪狗等    C. 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    D.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查看答案

2018年10月,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九(1)班的小丽同学很想体验一下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持人发给她一块兽肉让她切割时,她选择的工具应该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历史上,大国崛起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则是大国崛起的共同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 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当时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做买卖”。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农奴地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认识的相应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政策”是?理解“学会做买卖”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