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大国崛起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则是大国崛起的共同历程。阅读材料,回...

历史上,大国崛起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则是大国崛起的共同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 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当时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做买卖”。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农奴地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认识的相应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政策”是?理解“学会做买卖”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1)认识:①官员认为农奴的地位提高了。②列宁认为农奴地位依旧很低,没有被真正解放。 依据:①地位提高: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地位很低:农奴必须出钱赎买才能获得土地。 (2)特点:①政府主导和推进。②向西方学习。③将国有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影响: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政策:新经济政策 理【解析】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借鉴意义:①关注民生。②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经验。③适时调整制度。④不断创新。⑤不断改革。(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可知,对农奴地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官员认为农奴的地位提高了;列宁认为农奴地位依旧很低,没有被真正解放。出现两种认识的相应依据是,地位提高: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位很低:农奴必须出钱赎买才能获得土地。 (2)根据材料二“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可知,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有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根据材料三“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因此这项“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学会做买卖”的内涵是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议是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经验;依据国情,适时调整制度;扩大开放,不断创新;关注民生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人们对一衣带水之隔的蕞尔岛国纷纷侧目而视。1896年清廷派遣13名留学生赴日,揭开了留日序幕。……1901年清廷决定给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奖以进士或举人出身,致使东渡学生1903年猛增到1300余人。1904年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而告终,这对于正在激起的留日狂潮无异于火上浇油。

——蒋纯焦《近代中国留美和留日教育之比较》

材料二  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甚至连失败者日本军人也公认:他们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此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的分裂”。

——董助才《中共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已经过去40年了,他允许中国农民自主生产,在南方沿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也让外国人在那里投资。这很快带来了成果——40年后的今天,数亿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村庄变成现代化的城市,配备高科技的火车在大都市之间穿行,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面让人难以置信。

——德国《时代》周报网(2018年5月7日)

材料四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日本“纷纷侧目而视”的历史背景,并归纳“留日狂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能够“获此初步之胜利”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成果的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B.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上风

C. 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D. 当今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研究苏联改革的重要材料。但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见,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 能够真实记录作者的事迹    B. 比其他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近代西欧如果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殖民地的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近代西欧扩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的推动    B. 资产阶级革命的扩展

C. 新航路的开辟    D. 殖民军事力量的落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