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曾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

马克思曾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 获得赔款2100万元    B. 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C. 开放五处口岸通商    D. 允许在通商口岸修建工厂

 

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AC不合题意;《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修建工厂,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 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小短文需包括材料中四位人物的主要成就,以及对其成就的评价,他们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表述成文,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白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针对于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材料二:“帝引见朝臣,记断北语,一从正青……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

——赵翼《廿二吏札记》

(2)材料二中的“帝”是谁?上述材料体现了他哪些改革措施(举)?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3)材料三中④所示是哪一少数民族?四世纪后期该民族建立的哪一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该政权曾任用汉族大臣进行改革,这位大臣是谁?

 

 

查看答案

读图并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请你写出它的名称。

(2)你知道开辟和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吗?请各写出一位。

(3)举出通过这条通道,由汉朝传人西域的物品和技术各一例。

(4)为了加强对这条要道的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西汉政府设置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5)当今,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你认为这一举措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结合下表中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

 

 

材料

结论

 

(1)

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曹操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

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

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遣一,念之断人肠。”

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4)

东晋在肥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