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结合下表中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

结合下表中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

 

 

材料

结论

 

(1)

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曹操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

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

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遣一,念之断人肠。”

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4)

东晋在肥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开发。

 

 

 

 

错误;正确;正确;错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所以材料说法是错误的。 (2)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史称赤壁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所以材料的说法是正确的。 (3)依据所学可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遣一,念之断人肠。”出自曹操的《蒿里行》,这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所以材料的说法是正确的。 (4)依据所学可知,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精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东晋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时发动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涣散,大败而归,史称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所以材料的说法是错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是指

A. 司马昭和王莽

B. 司马炎和王导

C. 司马睿和王导

D. 司马睿和王猛

 

查看答案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所包括的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 齐、宋、梁、陈

B. 陈、齐、梁、宋

C. 梁、宋、陈、齐

D. 宋、齐、梁、陈

 

查看答案

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查看答案

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 光武中兴

B. 外戚专权

C. 黄巾起义

D. 卫温到达夷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