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民报》和北京大学    B.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C. 《国闻报》和北京大学    D. 《时务报》和北京大学

 

B 【解析】 依据题干“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B项符合题意;《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A项不符合题意;《国闻报》是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的,C项不符合题意;《时务报》是戊戌变法的刊物,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 严复发表《天演论》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体现了五四运动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3)材料二的这次会议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在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在变科举、在变官制。”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在湖北武昌发生了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战役……18个省市相继宣布独立,清政府顷刻分崩离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向西方学习了什么?这场运动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战役”指什么?这场“战役”及之后爆发的革命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一: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条约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条约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约内容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条约一与条约二相比,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的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请列举此次变法的两位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期间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此材料概括这场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材料四中的“三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由此引发的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