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1)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戊戌变法 (2)目的:分洋商之利,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特点:官府控制,吸收私人资金,产品投放市场。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中显示的A处的时间1856年;B 处的时间189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8年6月,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意图,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因此A空填写:第二次鸦片战争;B空填写:戊戌变法。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根据材料二“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知,民用工业的特点是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 (3)根据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因此材料三中的“变法”指的是戊戌变法;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改变官制;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根据材料四“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辛丑条约》签订,由于中国政府腐败,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把中国一步一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材料四中的“沉沦”是指“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沉沦”的标志性事件是鸦片战争,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或中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强综合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在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在变科举、在变官制。”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在湖北武昌发生了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战役……18个省市相继宣布独立,清政府顷刻分崩离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向西方学习了什么?这场运动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战役”指什么?这场“战役”及之后爆发的革命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一: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条约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条约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约内容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条约一与条约二相比,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的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请列举此次变法的两位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期间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此材料概括这场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材料四中的“三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由此引发的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民主科学    B. 自强求富    C. 变法图强    D. 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题文)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 是(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五四爱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查看答案

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