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便于在全球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便于在全球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它”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B 【解析】依据题干的“选拔人才”可知是一种考试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由此可知,科举制便于在全球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故B符合题意;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   )

A. 统一全国    B. 统一文字

C. 实行分封    D. 建立郡县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这反映出孟子主张(   )

A. “兼爱”“非攻”    B. 实行“法治”

C. “无为而治”    D. “仁政”治国

 

查看答案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明代某皇帝采取的统治措施

材料二  故宫的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材料四  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位皇帝采取的?他在中央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

(2)材料二中的‘偏房’是指清朝的什么统治机构?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3)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于汉、唐、宋等朝代初期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2)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其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说明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5)从唐、宋、明到清,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