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1)抗击倭寇或抗倭。 (2)贵国指荷兰。元朝。 (3)罗刹指沙俄或俄国。举措:发动了雅克萨之战。 (4)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民族英雄。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出处“戚继光”分析,围绕戚继光的主要事迹回答即可,抗击倭寇。 (2) 考査郑成功收复台湾。材料二是郑成功写给荷兰殖民总督的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3) 依据材料中的“康熙帝”“黑龙江”等关键信息分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人我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建立侵略据点。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清军两次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取得胜利。 (4)开放性题目,他们都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出现或得到广泛的应用。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问题探究。

(科技史料)

材料一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材料二  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花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睛……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殿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 

——《东京梦华录》

(1)仔细阅读材料一,写出这一科技发明的朝代和发明者。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一说这一科技发明的优点及作用。

(2)材料二所描写的是游乐场景,当时燃放烟花爆竹已很盛行。“烟花爆竹”是哪一发明的应用?这一发明除了用来制作烟花爆竹,在当时还开始应用于哪一领域?

(科技图片)

材料三

(3)图一是什么?图二是罗盘针,又叫指南针,它传入欧洲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科技评论)

鲁迅先生就中国的四大发明与应用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4)鲁迅先生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与我国哪一传统节日有关?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查看答案

(题文)它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剧的精华。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国粹”,誉为“国剧”。它是(   )

A. 京剧    B. 昆剧    C. 元曲    D. 徽调

 

查看答案

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聊斋志异》            D.黛玉葬花——《红楼梦》

 

查看答案

清朝初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比较安定

B. 从外国引进了农作物品种

C. 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采取恰当的政策

D. 清朝耕地面积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