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3分)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1分)

 

(1)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 (2)武汉长江大桥(1分)1956年(1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1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4)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等(1分) 【解析】 试题(1)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6年,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是人民相对富裕现象,出现的原因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走上富裕路。 (3)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体现我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指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美国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都发生在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 (4)本题答案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可见新中国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等都是新中国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间冲刷出有中国历史的真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声的宣示)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摘自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摘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老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庄严的宣告)

材料三:“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你怎样理解材料三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

(不变的信念)

(3)回顾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同答:

(l)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3)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查看答案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历程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与“近代开端”、“严重危害”、“外交失败”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2)“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写出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的史实。

(4)写出1997年“洗雪国耻”和21世纪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史实各一例。

(5)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1)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2)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3)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写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

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中国探索繁荣富强道路的根本方向.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请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如果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2)材料二中的“西化”指的是晚清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哪一次运动?

    材料三 2014 年是邓小平诞辰 110 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央视一套特播出大型革命历 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人们的热议.对邓小平 改革开放的评价,有人说:“世界上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像邓小平那样通过他的政策使几 亿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3)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该会议除了提出改革开放 外,还有什么内容?谈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1929 年 10 月 24 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那一天纽约股票市场 竟有一千三百多万股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出去,全国为之震动,从此美国的经济就像雪崩一样,开始全面滑坡.

(4)当时哪一位总统挽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现象?其颁布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