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时,某郡守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横行不法,为害乡里。结果却被某奉命巡视地方...

汉武帝时,某郡守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横行不法,为害乡里。结果却被某奉命巡视地方的官员密奏而获罪,这个巡视官员的官职应该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刺史

D. 太尉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汉代时期的丞相居百官之首,掌佐天子,助理万机;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 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刺史,主要负责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材料中巡视地方的官员为刺史,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实现南北统一

 

查看答案

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繁荣与开放

B. 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查看答案

(2017年山东德州卷)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过:“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更远。”战争让我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夹缝中求生存)

材料一(一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1)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世界新秩序”的名称。“1919年的中国”有何标志性事件?

(抗战中谋发展)

材料二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材料三(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材料二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请举一著名战例,说明中国是“世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是什么?“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中国在二战后参与了哪一国际组织的创建?

(崛起中促和平)

材料四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早在1953年,为促进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据图片说出本世纪初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一件大事。

 

查看答案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严重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体制?

(走向世界篇)

材料四 也许,我们应该把1989年看成是20世纪的结束,而将1978年看作是21世纪开始的标志。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而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      

——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

(5)由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视角来分析,为何把中国的1978年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材料五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6)由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思想领域来看,这里的“光亮”主要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