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7年山东德州卷)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过:“你向...

(2017年山东德州卷)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过:“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更远。”战争让我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夹缝中求生存)

材料一(一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1)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世界新秩序”的名称。“1919年的中国”有何标志性事件?

(抗战中谋发展)

材料二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材料三(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材料二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请举一著名战例,说明中国是“世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是什么?“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中国在二战后参与了哪一国际组织的创建?

(崛起中促和平)

材料四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早在1953年,为促进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据图片说出本世纪初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一件大事。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 (2)九一八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发《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中国人米的不满,他们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都说明中国是“世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中国在二战后参与了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创建。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年,为促进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严重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体制?

(走向世界篇)

材料四 也许,我们应该把1989年看成是20世纪的结束,而将1978年看作是21世纪开始的标志。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而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      

——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

(5)由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视角来分析,为何把中国的1978年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材料五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6)由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思想领域来看,这里的“光亮”主要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

材料二(汉武帝)及其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孔子所倡导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汉武帝将“儒术”扩展并延长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3)上图中①②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应填写的地点是分别是①________②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4)以上发明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的是       (填写字母)?

(史料分析)

材料三: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5)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如下图

(6)材料四反映了明朝中外关系史中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7)从材料所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其“挺起民族脊梁,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的典型事例。为何说杰出人物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查看答案

(题文)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它反映的主题是

A. 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和斗争

C.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查看答案

2016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著名电商天猫开场52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亿元,6分58秒总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全天交易额达1207元,交易额创下天猫新纪录。这一现象说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  )

A. 电气时代    B. 蒸汽时代    C. 信息时代    D. 航天时代

 

查看答案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

A. 废除贵族世袭制    B. 推翻幕府统治

C. 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 文明开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