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严重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体制?

(走向世界篇)

材料四 也许,我们应该把1989年看成是20世纪的结束,而将1978年看作是21世纪开始的标志。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而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      

——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

(5)由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视角来分析,为何把中国的1978年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材料五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6)由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思想领域来看,这里的“光亮”主要是指什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大庆油田的建成、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农民土地所有制、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并逐步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6)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成就显著,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一次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对我国的经济、民主、法制、文化都造成极大破坏。 (3)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侧重于生产资料的变革,从实质上看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5)依据材料四所给信息“我们应该把1989年看成是20世纪的结束,而将1978年看作是21世纪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加入WTO等;并逐步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6)依据材料五所给信息“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

材料二(汉武帝)及其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孔子所倡导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汉武帝将“儒术”扩展并延长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3)上图中①②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应填写的地点是分别是①________②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4)以上发明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的是       (填写字母)?

(史料分析)

材料三: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5)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如下图

(6)材料四反映了明朝中外关系史中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7)从材料所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其“挺起民族脊梁,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的典型事例。为何说杰出人物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查看答案

(题文)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它反映的主题是

A. 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和斗争

C.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查看答案

2016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著名电商天猫开场52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亿元,6分58秒总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全天交易额达1207元,交易额创下天猫新纪录。这一现象说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  )

A. 电气时代    B. 蒸汽时代    C. 信息时代    D. 航天时代

 

查看答案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

A. 废除贵族世袭制    B. 推翻幕府统治

C. 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 文明开化

 

查看答案

(2016年河南卷)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