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教育)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材料一中的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

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现代教育)

材料三我国小学、初中入学率统计图

(3)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后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 (3)信息: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立法保障等。 (4)启示: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问世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的新式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它的校风也体现了这两大运动。 (2)依据材料可以概括出:1905年清廷正式废除科举;1905年同年清廷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选派留学生出国等等。 (3)第一问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从统计图可看出1978年改革开放后入学率开始大幅提高,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第二问,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提供立法保障等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4)开放性试题,围绕教育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一中,写下这一豪迈诗句,并取得“海波平”最后胜利的民族英雄是谁?为巩固海防,1684年清朝在图中A处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B处信息显示,清朝前期疆域的最南端包括了哪里?

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有海无防。1840年,英国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得手”的战争是什么?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材料三2017年4月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营救1艘遭海盗劫持的图瓦卢籍货船。自2008年中国海军派出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行动以来,共派出26批舰艇编队执行护航任务,截至4月9日,完成1029批6337艘船舶护航任务,其中外国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船舶3274艘,接护被海盗释放船舶8艘,接护遭海盗袭击船舶1艘,营救遭海盗登船袭击船舶2艘,救助外国船舶5艘,接护被海盗释放船员1次,解救被海盗追击船舶32次43艘,其中我国船舶17次23艘,外国船舶15次20艘。

(3)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二、三,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近年来印巴相继核试验、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等意味着核战争的隐患并没有烟消云散,新一轮军备竞赛方兴未艾。尽管在短时期内无法消除世上一切动荡不安和战争,但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中国的原子弹试验成功是何时?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新时期加强国防军队建设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新浪网报道图三、图四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查看答案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华诞。9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伟业,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光荣岁月,追寻其永恒的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到: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升出一片光明。(如下图所示)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1901年中国历史沉入“谷底”和1921年中国历史开始“上升”?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民主好处多……”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材料二中提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2012年为24565元。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人均纯收入134元,2012年为7917元。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员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4)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多年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并指出他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据材料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的标志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指出材料中两个“革命”的关系。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提、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材料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年通过)》

(4)据材料三、四,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0世纪以来“三位伟人”创立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何共同点?

 

查看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王朝为了在地理空间上整合国家,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些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