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放在实现中华民...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一中,写下这一豪迈诗句,并取得“海波平”最后胜利的民族英雄是谁?为巩固海防,1684年清朝在图中A处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B处信息显示,清朝前期疆域的最南端包括了哪里?

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有海无防。1840年,英国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得手”的战争是什么?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材料三2017年4月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营救1艘遭海盗劫持的图瓦卢籍货船。自2008年中国海军派出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行动以来,共派出26批舰艇编队执行护航任务,截至4月9日,完成1029批6337艘船舶护航任务,其中外国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船舶3274艘,接护被海盗释放船舶8艘,接护遭海盗袭击船舶1艘,营救遭海盗登船袭击船舶2艘,救助外国船舶5艘,接护被海盗释放船员1次,解救被海盗追击船舶32次43艘,其中我国船舶17次23艘,外国船舶15次20艘。

(3)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二、三,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近年来印巴相继核试验、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等意味着核战争的隐患并没有烟消云散,新一轮军备竞赛方兴未艾。尽管在短时期内无法消除世上一切动荡不安和战争,但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中国的原子弹试验成功是何时?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新时期加强国防军队建设有何认识?

 

(1)戚继光。台湾府。南海诸岛。 (2)鸦片战争。邓世昌。 (3)新中国成立前夕(或1949年4月23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1964年。中国研制核武器一来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捍卫国家主权不受侵犯,二来可以打破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5)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或建设强大国防和军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加强边疆和海防安全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诗句;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台湾的开发;第三问考查清朝疆域南至端,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南海诸岛。 (2)第一问依据“1840年,英国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得手’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即1949年4月23日;第二问综合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研制核武器目的是加强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第(5)题是开放性试题,围绕国防军队建设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新浪网报道图三、图四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查看答案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华诞。9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伟业,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光荣岁月,追寻其永恒的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到: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升出一片光明。(如下图所示)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1901年中国历史沉入“谷底”和1921年中国历史开始“上升”?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民主好处多……”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材料二中提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2012年为24565元。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人均纯收入134元,2012年为7917元。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员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4)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多年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并指出他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据材料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的标志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指出材料中两个“革命”的关系。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提、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材料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年通过)》

(4)据材料三、四,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0世纪以来“三位伟人”创立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何共同点?

 

查看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王朝为了在地理空间上整合国家,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些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题文)在《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中,习总书记多达十几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皇帝之下设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军事和监察之官,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军事和监察之官”各指什么?

材料二相权、君权合一,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接对皇帝负责。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请写出两条该皇帝在政治方面的其他重大改组措施。

材料三(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凡内外大臣折奏有不交部即令中堂议覆者,洎廷寄托各省谕旨,始皆园值人为之。

(3)该机构是哪一位皇帝设立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材料四毛泽东早就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4)请依据材料四回答:首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会议名称、召开会议的时间和通过的宪法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民主政治和法制是腐败和专制的天敌,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是腐败和专制现象最有力的“克星”。但在中国现代史上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却遭到过严重的践踏。

(5)请依据材料五回答:中国现代史上我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发生在什么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