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新浪网报道图三、图四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1)图一:进行土地改革;图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2)关键因素:分层给分。第一层次:“邓小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政策(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科技。 第二层次:“邓小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行改革开放。“袁隆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3)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4)政府制定恰当的政策,科技兴农,发展乡镇企业。(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基本意思即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土地分配的不合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土改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飞速发展,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问题,由此可知政策和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依据材料所给信息,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4)开放性题目,政府制定恰当的政策,科技兴农,发展乡镇企 业,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华诞。9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伟业,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光荣岁月,追寻其永恒的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到: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升出一片光明。(如下图所示)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1901年中国历史沉入“谷底”和1921年中国历史开始“上升”?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民主好处多……”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材料二中提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2012年为24565元。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人均纯收入134元,2012年为7917元。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员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4)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多年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并指出他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据材料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的标志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指出材料中两个“革命”的关系。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提、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材料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年通过)》

(4)据材料三、四,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0世纪以来“三位伟人”创立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何共同点?

 

查看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王朝为了在地理空间上整合国家,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些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题文)在《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中,习总书记多达十几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皇帝之下设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军事和监察之官,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军事和监察之官”各指什么?

材料二相权、君权合一,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接对皇帝负责。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请写出两条该皇帝在政治方面的其他重大改组措施。

材料三(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凡内外大臣折奏有不交部即令中堂议覆者,洎廷寄托各省谕旨,始皆园值人为之。

(3)该机构是哪一位皇帝设立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材料四毛泽东早就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4)请依据材料四回答:首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会议名称、召开会议的时间和通过的宪法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民主政治和法制是腐败和专制的天敌,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是腐败和专制现象最有力的“克星”。但在中国现代史上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却遭到过严重的践踏。

(5)请依据材料五回答:中国现代史上我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发生在什么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截止到20154,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这反映出 (  )

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②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