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东征传绘》中描绘的是一位高僧和他的弟子准备登船前往目的地传播唐朝文化的情景...

下图《东征传绘》中描绘的是一位高僧和他的弟子准备登船前往目的地传播唐朝文化的情景,这位高僧是

A. 鉴真

B. 李耳

C. 张陵

D. 玄奘

 

A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课本所学,唐玄宗时期,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A项符合题意;李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思想家,B项不符合题意;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C项不符合题意;玄奘是西去印度取经的人物,D项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人们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发现了孔子的图像和生平介绍,另外还在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哪一思想政策有关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尊孔复古”

 

查看答案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材料中“尚军功”的作用是

A. 完成统一目标

B. 增强军事实力

C. 鼓励商业活动

D. 发展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猿和人类的区别,下列的考古物件中,能证明“北京人”作为“人”的特征的考古物件是

①大量石器、石片

②头盖骨化石

③牙齿化石

④烧骨化石

⑤成层、成堆的灰烬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唐宗宋祖所种下的世界强国之林的民族精神基因,必将促进当今中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梦的实现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吃的意思)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利民”措施?

⑵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鉴”的?如何“以人为鉴”的?

材料三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⑶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太祖”指何人?他是通过什么事件当上皇帝并建立宋朝的?

⑷材料三中,普认为“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给“太祖”贡献了什么计策?为防止此弊端的出现,宋初统治者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⑸从唐宗宋祖宗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或做人的智慧?

 

查看答案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⑴依据材料一,与前朝相比,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变化的积极意义。

⑵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完善科举制度的?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⑶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是如何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这一举措造就了宋朝怎样的文治局面

材料三  见示意图 

⑷材料三绘制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C三处应该填写的内容。

材料四  见下图

⑸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