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看图做题 (1)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哪一年?“东方红一号”投射成功哪一年?两弹一星...

看图做题

(1)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哪一年?“东方红一号”投射成功哪一年?两弹一星元勋是谁?

(2)1973年杂交水稻育成。谁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你最崇拜哪一位?为什么

 

(1)1967年1970年邓稼先 (2)袁隆平 (3)略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去了一些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邓稼先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1964年10月1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他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与1986年逝世,被誉为“两弹元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根据上述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我最崇拜袁隆平。因为袁隆平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为中国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田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现在各种亚非国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材料二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增长。”

材料三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材料四乔的笑图片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首次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是在哪一年?处理了哪些国家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标志性事件。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有什么意义?

(4)乔的笑代表了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其中工业的投资248.5亿元,占百分之五十八点二。

材料二1952年-1957年工农业生产情况简表

 

项目品种

1952年

1957年

1.639亿吨

1.95亿吨

130.4万吨

164万吨

135万吨

535万吨

石油

44万吨

146万吨

 

 

材料三到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其它方面也有重大发展。

(1)依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提到的“其他方面也有重大发展”的主要表现。举两例

 

查看答案

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发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分析如下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美经济军事实力对比表

 

国家项目

美国

中国

起诉状况

钢产量8860吨,国内生产总值3700亿美元

钢产量58吨,国内生产总值60亿人民币

军事装备

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多辆,坦克430辆,一个师拥有火炮432门、电台1600多部,通讯指挥到班。朝鲜战争初期即投入作战飞机1100余次。

志愿军全军共有6000多辆汽车,一个师拥有火炮12门,电台40部,通讯指挥到营,无飞机,防空武器有一挺高射机枪。

 

 

材料二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两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千米;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早出晚归,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城改变为良田。

(1)比较材料一表中数据,中美实力呈现什么特点?据此,你认为中国出兵朝鲜与美国作战,可能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农村出现的新气象。

(3)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结局是什么?这一结局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共45个单位662人。

材料二

(1)材料一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图一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图一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材料二中国二会议与材料一有什么联系?图二会议通过《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获得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台成蛋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科技史是写下光辉的一页的是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钮经义

D. 袁隆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